|
|
|
|
|
|
|
寿利强 |
|
|
|
|
新闻详细信息 |
|
|
|
|
家园的精神栖居 时间:2011-6-21 14:00:23 点击次数:12052 |
家园的精神栖居
――寿利强的艺术追求
在我看来,寿利强绘画创作的审美指向是偏于古典形态的。并且,这种古典是以诗书画一体并相互映照渗透,彼此须臾不可分离,即所谓诗中有画、画中有诗、以诗立魂、以书立骨、以画言情。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所在,也是中国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“原点”和“内动力”,更是中国式文化人构造自己精神家园的基本原素和材质本性。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虽然离不开对物象的表现,但是,仅仅靠对物象的描摹勾画将是多么的肤浅无味,好在一代一代的文化人偏偏能将诗的想象、书的气韵融于绘画,使原本枯乏的物象有了生命的意象,有了精神家园的寄托与栖居,有了物我一体的共语和对语,这家园便化为心象,活在画家的精神世界里而自得其中三昧。这里的寿利强,正是在如此的情境中借助绘画来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,在笔墨的家园里安歇心灵,并使之升华净化。
寿利强家住绍兴。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家园。一个是物质世界的家园,一般是出生地,抑或长期生活的地方,这个家园用以安身。一个是精神的家园,即一个人的精神栖居地,这个家园用以安放心灵。作为艺术家的精神家园,兼有对心灵的放飞与回收两种功能。因放飞而思接古今中外,得气吞八荒;因回收而反观自我本真,得独善其身。作为寿利强的精神家园――绘画,在打造上也经历过放飞与回收的循环往复。就山水画的学习而言,一方面他神交古人,在宋元古法上用工尤勤,得与古人意会,继而在黄宾虹门下驻足最久。
黄氏山水的天真烂漫深邃隽永正与寿利强的气味相倾,加上黄氏山水在书法上的“写”和诗意上的“化”,又与寿利强于诗词书法的用功相一致,故黄氏山水的笔墨韵致成为寿利强安身立命的基础工程。另一方面,他又面交今贤,除早年在杭州大学深造外,之后又拜师诸多名家俚手,于耳提面命之中启悟古法。这种放飞可看作是寿利强在继承传统方面的广博与执着。古人的艺术世界本身就是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,留给后人太多的遐想,锲而不舍地叩拜,矢志不渝地追问,肯定有进入其中的机缘。寿利强着实做到了这一点。
然而,作为创作个体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,就艺术所指向的创造性而言,又固有强烈的排他性。进入古人的家园,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园。即放飞的目的是为了回收,回收到自我本体,建造自己心灵的安乐窝。对此,寿利强显然有自己的着力点。他的山水画笔墨苍劲,气象宏大,浩浩然骨力强健,森森然韵致雅逸,凸显出独特的风格追求,这得益于他在书法上的功力,他是用自己书法上的笔性去驾驭绘画上的线性,用词藻上的诗性去滋润绘画上的墨性,用人格上的自性去塑造绘画境界上的雅性。当然,寿利强在人物花鸟上也有不凡的笔墨,但山水的成就最突出,山水才是最适合他自己的精神家园,那里可居可游,,可在浮躁的世俗里安放属于他的心灵。
绍兴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,是寿利强物质世界的家。“右军法书迹最奇,天池丹青墨淋漓。放翁诗余酒中趣,树人笑骂亦成理。”(寿利强自作诗)。寿利强的成功或许离不开家乡先贤潜移默化的影响,但是,寿利强没有着意于家乡的小桥流水,也没有走向江佐文人的阴柔流美。他笔下的名山大川,包括他的书法创作,是雄性的奔放的,这是他的精神家园。精神与物质在艺术面前往往不一致,这是我解读寿利强精神家园的一点感悟。是的,精神的家园,只有靠精神去建造。
2010年6月13日于北京三不堂
(作者系:著名学者,中国艺术创作院院长。)
|
|
|
|
|
|